“工业垃圾”变身“城市矿产”比开发天然矿山更环保、更节能
沿着路桥东方大道往东,一路上你会看到很多载着废旧电机、废五金、废电线电缆等物品的大货车,这些“工业垃圾”多数还从国外“漂洋过海”而来。
货车旅途的终点,就是台州市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台州44家国家环保部批准的定点拆解企业将全部在这里安家。
垃圾放在对的地方就是资源。当这些货车再从同一个大门出来的时候,货车上垃圾已经变成了铜、铝、铁等再生金属,甚至是深加工后的机电配件,它们被用在台州的汽摩配、机电五金、水道配件等行业。
近日,第四批国家“城市矿产”花落台州市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这是浙江省唯一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的产业园区。
城市矿产“叫板”天然矿山
在沧海变桑田的三山涂围垦而成的工地上,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产业基地。目前基地里已经有30家企业开工建设,21家企业主体厂房结顶,5家企业开始试生产。
基地管委会党组成员陈超介绍,2012年,台州44家定点拆解企业年回收利用各类废旧资源约200万吨,其中路桥约170万吨,共回收铜14万吨、铝7.4万吨、铁138万吨、矽钢片3.2万吨。
“14万吨铜相当于亚洲最大铜矿江西德兴铜矿一年铜产量的1.1倍。”陈超说。
“城市矿产”的价值不仅仅是体现在产量上,还体现在资源的利用率上。据统计,回收利用1吨废钢,可炼钢0.8吨,节约铁矿石2-3吨、焦炭1吨;回收利用1吨再生铜,可减少采矿150吨,减少排放2吨二氧化硫、节水600吨,比开发天然矿山更环保、更节能。
记者在《台州市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规划汇编》里看到了基地宏伟的发展前景:预计到2015年,新基地能形成年回收利用各类固废300万吨、销售500亿元的规模,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矿产”基地。
金属再生产业为台州及周边地区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质优价廉的金属原材料。据不完全统计,台州制造业企业生产所需的大部分原材料来自金属资源再生产业。
基地内基本实现“零排放”
不论是天然矿山的开采还是金属再生产业,都会产生一定量的废物。
过去,台州金属再生产业对“三废”的主要处理方式是直排、填埋,造成环境污染。那些从城区隆隆驶过的货车,没少遭受城镇居民的“白眼”。但是在产业基地里,记者没有看到预想中的尘土飞扬,反而是出人意料的干净,这一切都得益于园区对“三废”的处理。
产业基地里的工厂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后,金属回收利用率能达到98%。也就是说,100吨垃圾只有2吨是不能利用的。这2吨废物还可以通过园区内大森亚工业垃圾裂解项目,再处理掉其中的75%,也就是说最终只有0.5吨不可利用的废渣,它们也可以应用在城市道砖等方面,基本实现“零排放”。
“圈区管理形成之日,就是场外拆解消亡之时”,这是市区两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庄重承诺。
基地提高了企业的准入“门槛”。台州的拆解户多达上千家,进入产业基地的都是“百里挑一”的。据了解,产业基地建成后,现存的一些小拆解户将面临转产转业。
生产过程更加环保企业转型升级展拳脚
环保先行,成为新基地建设的一个鲜明的特点。
基地里几乎所有的设备都和“环保”有关。产业基地里路灯、景观照明,甚至连厂房的屋顶都被用作太阳能发电。目前,产业基地正引入索日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它以后将成为台州第一个10千伏电压等级的光伏发电示范项目。据介绍,项目建成后年均发电量为1300万度,可实现年节约标准煤4680吨,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84.03吨。
浙江巨东集团有限公司是最早进入施工的企业。巨东集团在峰江基地的面积原来只有几十亩,到这里后一下子扩大到了480亩。巨东集团总裁应友生感叹:“在峰江企业可以说缺少用武之地,到这里后可大展手脚。”
“大展手脚”的第一步,就是扩大产业链,进入产品深加工领域。巨东今年计划建设10万吨的再生铜生产线,实现再生废料铜不出厂,直接制造成铜杆、铜丝、黄铜棒等三大类成品,直接与制造工厂配套,实现再生铜与下游产业无缝配套。
管委会主任林生健说:“从老园区到新基地,并不是一次简单意义上的东迁,这实际上是一次产业转型升级的‘东进’,是真正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今后产业基地将形成从“资源回收-分拣-加工利用-交易-下游产业”的资源回收利用产业链。
|